安全氣囊,是大家所熟悉的被動安全配備。英文名稱為SRS(Supplement Restraint System)輔助約束系統,依結構直接稱呼為Airbag,但這名詞"安全氣囊"在英文字面裡完全沒有安全的字眼,然而台灣車廠卻發明的這名詞讓大家有一個錯覺車上有SRS (AIR BAG)就會很安全??!!其實氣囊啟動時車上的人員還是有可能受傷甚至死亡,安全這字義完全不適合用於AIR BAG~
必須注意的是,氣囊本身僅有緩衝的輔助效果,乘員最主要的安全防護,仍是靠安全帶將身體固定在座椅上,以避免乘員飛出車外,並讓各種被動安全設計生效,提供防護,避免發生更嚴重的傷害,這就是氣囊全名為輔助約束系統的原因。氣囊的設計,完全是做為安全帶的輔助之用,僅能在安全帶發生作用的情形下,預防更嚴重傷害的發生。單純使用,並不能有保護的作用,乘員在上車時仍需正確使用安全帶,方能預防傷害的發生。
相片取自TOYOTA官網~
SRS氣囊系統的設計僅當作駕駛座和前乘客座安全帶系統的輔助裝置而已,並非替代品!!如果前座成員沒使用安全帶,在意外發生時前座成員身體會離開椅背(沒被安全帶綁住),不一定往方向盤接近~撞向旁邊車窗 或隔壁座椅也有可能,這時氣囊引爆時可能直接打在頭上(不一定正面打到)此時就有可能打斷頸椎當場死亡或日後全身癱瘓;若有綁上安全帶至少身體是固定在椅子上,限制身體大距離移動,這時氣囊就能正面接住頭部(而不是撞上),光接住與撞上的效果就是生與死的差別!!
而未成年或乘坐安全座椅的嬰幼兒,更不建議乘坐有氣囊的前乘客座,當事故發生時氣囊作用高度與位置是以大人身材設計的,所以引爆時打到小孩的部位與強度是完全不一樣的,那受傷的程度與傷害就更嚴重了!!
提醒所有的網友,主動安全配備與被動安全配備,在汽車行駛上都屬於「輔助」裝置,都是在車輛超越操控極限的情形之下,進行輔助的裝置。裝配這些輔助裝置,並不能確保行車的絕對安全,僅能降低車禍意外發生的機率及傷害的程度。真正安全行車的關鍵,仍在於適當的保養,確保車輛機構的正常運作以及安全的駕駛行為。
所以綁上安全帶至少有80%的安全,氣囊約10%是輔助安全帶的不足,而剩下的10%是不可抗拒的意外傷害,所以開車要綁安全帶是先進國家的標準,而綁安全帶在台灣是最近幾年才更改的標準,人命關天!!台灣法規宣導不周、車商用錯名詞、台灣人不怕死的天性,才在最近強力規定才有進步!!不然台灣人的用車習慣對老外而言可令他們目瞪口呆~
本 著作 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若想使用或複製本篇文章與圖片,請取得當事人的同意與授權,使用時註明作者與出處,以免觸法~
2010.02.01起遷移至新址營業 : 高雄市七賢一路118號
TEL:07 2354466、07 2221488 (請於營業時間內撥電話預約,下班休息時間拜託別打,謝謝!!)
營業時間 : 週一~六;09:00~18:00